如何成為下一波科技富爸爸
文-張殿文
2002年2月 e天下雜誌

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引起許多人對財富與人生的省思,有人思索著如何培養創造價值的生活習慣,更有許多人積極想要成為下一個「富爸爸」。台積電,就是一個「富爸爸」的經典產地。台積電裡,有許多35歲左右、年薪上千萬的「富爸爸」,只要資歷超過5年,幾乎都擁有上百張股票;但也有的台積電「富爸爸」選擇出走,因為「台積電太完美,在那裡看不到自己的價值。」「坐領高薪的人,不等於致富。」《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這麼叮嚀著。想成為富爸爸的你,怎麼叩敲門磚?已經是富爸爸的你,如何保持優勢?答案,就讓《e天下》告訴你。......。

1月19日晚上7點,新竹市立體育館內,台積電正在舉行一年一度的年終晚會。天后級歌手「阿妹」放嗓高歌,台積電的高階主管們和現場的1萬4千名員工,都如癡如醉。

當工程師們紛紛趕赴年終晚會,在夕陽下的台積電一廠,也是台灣第一座6吋半導體工廠,更加顯得風華盡退。

當年在這裡上班的台積電副執行長曾繁城、副總經理陳健邦,可能都沒想到,台灣的晶圓製造產業15年後,會開始生產12吋晶圓,全球目前有5分之1的晶片都是台灣製造;他們更不會想到,台積電等半導體類股的股票表現,會左右台灣整體股市的高低起伏。

「我只記得,在這裡學到的東西最多!」台積電副總經理陳健邦感懷地說,那時侯公司只有300多人,什麼事都要做。

時間,可以讓大江東去,也可以讓砂子淘出黃金。台積電過去10年的經營,就是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最佳見證。

在最壞的時代發現「富爸爸」
根據Dataquest的估算,全球半導體產值去年衰退31%。2001年,可說是全球半導體史上、也是台灣有史以來,最慘烈的一年。

緊緊扣住台灣未來命脈,佔台灣GDP高達7%的半導體產業,歷經了這低迷不振的一年,會有怎麼樣的前景?還有多少的機會在這個產業中浮現?這些答案,是否可以從今天的台積電去發現?

「台積電,第一!台積電,第一!」台積電總經理蔡力行在年終晚會最後高潮的摸彩活動時,三步併兩步地踏上舞台,帶頭和在場1萬4,000名員工高喊著。

「第一」的追求,使台積電在不景氣中更見實力。1月25日,台積電針對2001年第四季財報召開法人說明會,公佈去年第四季獲利,較第三季大幅成長265%。台積電2001全年的營收達1,258億8,800萬元,稅後盈餘超過144億,每股稅後盈餘也有0.83元。

在法人說明會上,台積電總經理蔡力行還表示,台積電今年第一季的營收預估可成長5%-10%,整體產能利用率(設備產值和設備最大生產值的比例)約可達到6成。

在不景氣中,台積電能拉開和競爭對手聯電的距離、讓員工繼續當「富爸爸」的關鍵在哪裡?

首先,許多半導體證券分析師指出,相較於聯電押寶在去年相當慘澹的網路通訊客戶,台積電的客戶群在PC、通訊、消費領域的分佈平均,而且去年營收將近32%是來自毛利率較高的0.18微米以下製程。

對新一代製程的精進,台積電也沒有鬆懈。「我們在0.13微米的製程技術已和英特爾不相上下!」台積電副執行長曾繁城斷言。除了恩益禧、德儀、摩托羅拉等IDM(整合元件大廠)都在0.13微米製程和台積電建立結盟關係,去年,台積電又請來前柏克萊大學電機系教授胡正明,擔任台積電創立以來第一任的技術長。曾繁城表示:「在最先進的技術上,他(胡正明)是顧問,也是我們在基礎研發上的帶領人!」

2001年成為台積電第一任技術長的胡正明,放棄在柏克萊大學的教職,把全家都搬回來了。

當年,台積電副執行長曾繁城念大學時連宿舍都住不起,最常吃的是沙魚腸炒辣椒──因為最便宜也最下飯。但成大電機系畢業後,他雖然順利進入台電捧鐵飯碗,卻一年後就辭職,進了交通大學念研究所。曾繁城回憶,因為當時跟台電有簽約,「把那一年賺的錢都賠給台電了!」

一個經濟狀況窘困的年輕人會做這樣的決定,為什麼?曾繁城說:「因為那時候交大想做出台灣第一顆IC!」

20年後,台灣儼然已是「矽島」。接下來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如果現在才加入台積電,會不會太晚了?

有願景才有「富爸爸」
「台積電才剛開始要在全球產業上轟轟烈烈地發揮影響力呢!」胡正明可不這麼悲觀。他分析,只要會算數學的人都知道,一家公司當然無法永遠以30%的幅度成長,但是像台積電這樣的公司,只要能成長10%,在這個產業的全球影響力就超過了許多小公司成長100%。

「做了一生的研究,我也有對這個產業產生更多impact(影響力)的企圖!」胡正明說。

從這個角度來看,從曾繁城到胡正明,是專業經理人,也是事業的開創者──因為他們讓代工成為一項「事業」。

在去年風靡台灣出版及財經界的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兩位作者羅勃特.T.清崎和莎朗.L.萊希特就強調:「富爸爸不為錢工作,而是讓錢為他們工作!」

他們的意思,可以解讀成:追求夢想和願景,成功及財富會隨之而來。作者並進一步指出,「富爸爸」通常會持續「關注自己事業」,但什麼是所謂的「事業」呢?他舉全球最大漢堡公司麥當勞創辦人雷.克羅克(Ray Kroc)為例──他不認為自己是賣漢堡的,反而認為自己是從事房地產行業。事實上,今天麥當勞所在的店面,常是黃金地段。美國的媒體也曾估計,麥當勞所擁有的房地產價值,甚至已超過天主教會,成為全球最大的房地產商。

從這個角度來看,台積電「事業」的影響力,也不止於此。2001年台積電的營收是1,258億,約合37億美元,還不及全球第10大半導體公司飛利浦的44億美元。但是,根據台積電行銷副總經理胡正大的估算,台積電的晶圓賣到終端市場後所創造出來的營業額,是目前台積電營業額再乘以2.5倍,也就是大約92.5億美元,在全球半導體大廠中,這個數字僅次於英特爾。

也因此,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一直強調,台積電是幫助IC設計師完成夢想的公司,而不只是一家晶圓代工製造廠。這個願景,也將台積電推上了全球半導體產業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但也惟有張忠謀要求的專注和紀律,才能完美地和晶圓代工模式結合!」資策會半導體資深分析師溫啟宏指出,10多年前晶圓代工的觀念已開始流傳,但是經過張忠謀號召有志之士,才讓晶圓代工受到世界級大廠德儀、意法、國家半導體等的肯定。連張忠謀自己也曾感慨:「我們努力了這麼久,也曾經歷失敗,才讓IDM大廠對我們真正放心!」

但在客戶「放心」的背後,還是要靠人才。在最近台積電年終晚會的現場,前排以總經理蔡力行為中心,左右坐著全球行銷暨業務資深副總經理金聯舫、副總經理陳健邦、資訊長林坤禧,後排還有技術長胡正明全家。更外圍的,則是新一代更年輕的工程師們。

這些新一代的工程師們,大多在5、6年前進入台積電,許多是台大、清大電機系成績前5%的高材生,也不乏國外名校如史丹福大學的碩、博士。現在,他們堪稱是台積電最兵強馬壯的陣容。

工研院分析師郭秋玲指出,台積電只要35歲以上的工程師,進公司超過5年,幾乎都有上百張股票,以目前一張9萬元來計算,加上年薪,身價都一定上千萬。

沒有人懷疑,站在頂峰的台積電員工,就是許多人眼中的「富爸爸」。

問題是,這些「富爸爸」的地位能夠維持多久?

定律和挑戰的分水嶺
《富爸爸,窮爸爸》一書,曾指出「富爸爸」通常分佈在四種領域:分別是公司擁有者、雇員、投資人和自由業。而這四種領域的人,只要專注於「事業」、讓資產流動,創造價值,都可以成為「富爸爸」;反之,即使是擁有高學歷、高職位的人,如果沒有創造價值的生活習慣,反而會陷入每天不停工作,才能維持生活平衡。

「這是一個值得反省的課題,特別是台積電35歲到50歲的員工都應該想一想,現在就開始抱著股票退休,把一輩子都放在台積電?或是重新想一些事業的觀點?」現任展茂光電廠長、也是前台積電廠長的楊芳鏗說,他看完了這本書,還特別讓許多年輕的工程師也看一看。
「坐領高薪的人,不等於致富。」《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叮嚀,每一分錢、每一分鐘的運用,都是選擇做「窮爸爸」或是「富爸爸」的開始。

「坦白說,當初加入台積電,是衝著頭銜和股票而來!」一名30歲上下的台積電工程師就不諱言。但他看完《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後的感覺是,自己累積了一點錢,更要深入的反省──因為現在有這麼多股票,並不代表未來還可以賺這麼多錢,

也是因為站在頂峰,讓許多人看見了分水嶺。根據張忠謀今年初接受國內外媒體訪問時透露的訊息,好消息是,摩爾定律還可以再走10年;壞消息是,未來台積電平均可能只有10%的成長。

從台積電出走的「富爸爸」
為追求新機會,許多台積電的「富爸爸」選擇「出走」。

遠在上海張江工業區,一名32歲的中芯半導體工程師就表示:「我離開台積電,是因為它太完美了,在那裡看不見自己的價值!」

多年前,當張忠謀還在美國德儀工作時,也曾看見許多年輕有才華的工程師離開德儀,為了開自己的設計公司。這也讓張忠謀開始思考成立專業的晶圓代工廠、為這些IC公司服務的可能性。

以半導體產業來說,業者一直希望8吋晶圓廠早日開放,以便進入大陸,因為製造業成熟後,得增加更多的市場腹地發展。

出走的年代,開啟了新的可能。就好像鐵籠裡的老鼠,不再追著腳下的轉盤跑。《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就曾用「鐵籠裡轉盤上的老鼠」來比喻一般人賺更多的錢,是為了支付更多開銷,跑得愈快,鐵籠中的轉盤卻愈快的惡性循環。

了解自己真正的「事業」,才可以開啟學習及投資的方向。這次全球不景氣,也讓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苦思更多出路、轉型,或是重新學習,以進入下一回合的競爭。

IC設計是半導體的明天
1月25日,台灣第一大IC設計公司威盛電子舉辦尾牙。威盛董事長王雪紅親自頒獎給40位員工,獎勵他們從公司創立以來所做的貢獻。這40位員工多是年輕臉孔。一位報社證券版的記者當場就在台下估算,以威盛上市來的「高配股策略」,這些員工手上的股票,張數都應該上百張了。

另一家高獲利、高成長的IC設計公司,也相當令新一代的半導體人才嚮往──聯發科技。2001年中才上市的聯發科技,估計去年可以賺60多億,讓每個員工平均分到50張股票以上。以1月25日收盤價來計算,每張約70萬──又製造出上百個科技「富爸爸」。

難怪現在電機系的學生,都開始往IC設計等領域移動。工研院分析師郭秋玲也斷言,台灣半導體產業中的IC設計,是下一回合最可能產生「富爸爸」的領域。郭秋玲認為,IC設計公司資本額較小,進入障礙不高,是完全要靠腦力的行業。

但是一定要自行創業嗎?曾繁城也提出諍言:創業容易失敗,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高附加價值要建立在市場和研發之上。

那麼和半導體製程一樣都要用到「光罩」設備的TFT-LCD(液晶顯示器)產業,會不會形成另一項造就富爸爸的「金礦」?

許多同時待過晶圓廠和LCD廠的工程師都認為,TFT-LCD產業在台灣的「垂直整合」還不夠,每一個零組件都有不同公司和領域。另外,現任展茂光電廠長的前台積電廠長楊芳鏗也指出,在TFT-LCD中,材料和工具設備是關鍵,且材料掌握在日本人手上,這是半導體產業人才轉戰TFT-LCD的最大挑戰。

但楊芳鏗還是強調,他當初決定離開台積電、走入TFT-LCD這個產業之中,是他想嘗試台積電的管廠精神,能不能在其他產業中發揮,創造出更多的產業典範。

當然,也有許多選擇提早退休的台積電「富爸爸」,自行去找尋人生不一樣的情調。像是從台積電創立後就待了11年的前人力資源主管沈傳芳,退休之後,就到雪霸國家公園當管理員。每天游泳的他,要做健康的「富爸爸」。

有「日本半導體教父」之稱的前日本東芝集團副會長川西剛,曾留下名言:「半導體廠是經營者的惡夢、工程師的天堂」。為什麼是惡夢呢?台積電副總經理陳健邦在他所著的《挑燈人海外》一書中曾指出,在景氣不停上下震盪中,半導體公司需要大量資金渡過寒冬,讓經營者壓力沈重,如果一刻不好好運用,廠房和土地就是惡夢;但對工程師來說,從材料、設備到電子特性,從設計到製造都能學到,對於上進的工程師來說,反而會是最快樂的地方。

開始「學習中國」
「團結和紀律仍是台積電未來10年最重要的競爭力!」台積電副總經理陳健邦在年終晚會上,向在場的上萬名員工強調。而同時,根據媒體報導,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正在中國大陸考察設廠地點。

中國,預料將是台積電的新「功課」,也會是下一波科技「富爸爸」們的新機會和挑戰。張忠謀就不只一次提到,中國大陸會是下兩次半導體產業不景氣的罪魁禍首;但他也預言,未來10年,半導體製造中心會移往大陸。

「大陸,才是台積電未來10年最新的威脅!」資策會半導體資深分析師溫啟宏直接點出,台積電未來10年的挑戰,已不在技術、不在接班問題,而在於對岸新崛起的市場。

從這個角度來看,與其說張忠謀頻頻考察無錫、南京、蘇州的設廠地點,不如說是張忠謀另一場「中國學習之旅」。而這場學習,直接關係到台積電下一波的競爭力和市場領先地位,以及子弟兵的新戰場。

同一時間,也傳出中芯半導體將在北京籌劃第二座晶圓廠。在景氣未明之中,這些半導體產業的老將各有自己的定見。時間將會證明,他們握在手中的是流沙或是金子。

不管是技術上的創新、或是擴大戰線到中國大陸新腹地,台積電和台灣半導體產業當前的新課題,是也想當下一波科技「富爸爸」的人,必須了解的大勢所趨。

機會和失敗、財富和時間,在每個人手中流動,永遠都會有下一波的「富爸爸」出現。你,會在其中嗎?









板橋離婚證人三重離婚證人蘆洲離婚證人中和離婚證人新莊離婚證人







新店離婚證人三重離婚證人中和離婚證人蘆洲離婚證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baidvena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